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一渡水镇西村坊散记

    信息发布者:饰梦网络
    2016-12-23 14:55:56    来源:新宁第一网   转载

    西村坊散记 杨 明

      早就听说新宁县一渡水,有一群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,屋角翘立直冲云霄,雕梁画栋古色古香,涂抹在青山绿水间,像一树杜鹃花鲜亮了画面,氤氲着人间烟火生气勃勃。心向往之,一睹芳容.

      寒食时日,一群文友相邀而行,去探寻西村坊。进入西村坊,要走"廻溪桥"。迴溪桥长22米,宽3米7,高4米6,三亭翘角飞檐,属重檐悬顶谢式风雨桥。桥顶有木屏,屏上镂有花草图案,刻着灵祥异兽,刀锋玲珑剔透浸满创作人充盈的灵气和精神,形象生动,我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,听到祥兽们憨然入睡后均匀的呼吸声。桥面铺以厚实的木板,母指大的铁钉被磨得青光泛泛。知情文友介绍说:这桥有一说辞,叫"铜鼓钉响",那时人们穿着手工制作的皮鞋,鞋底是用铁钉钉起的,一步一进间,鞋底敲打着桥面铿锵有声,如擂鼓如敲钉。而今,我们都穿了皮鞋,一脚踏下去,时光的尘埃硝烟四溅。桥中央供有三国时期关羽丶关平、周仓三神像,香火缭绕。两边有一副对联:青龙揠月扶汉鼎,惩恶治邪卫人民。同行的文友刘小宁要我将这副对联拍照下来,说这对联有时代气息,穿越千年。桥两侧的木壁上有无数条毛主席语录,石灰浆写就的依然清晰,能够阅读。桥下流水潺潺,昼夜歌唱。

      过完桥走几十步就是西村坊主建筑。坊前有一小圳,水平圳面滔滔泛白,圳绕墙根走,墙依圳身游,恩恩爱爱琴瑟和鸣,创建之初特意在上方截一圳水,一是方便浣洗二来预防火灾。一圳环绕使得整个民居酷似船形,寓意"万里行舟,一帆风顺".中国古老建筑大都后枕青山,面临秀水,合五行通阴阳。知情文友告诉大家:西村坊是清代朝议大夫李景昌主持修建的,专供族人居住的场所。乾隆年间创修,嘉庆十五年<1810年〉竣工,一同修建的有住宅丶宗祠、会馆三大部分,总面积达6218平方米。主体由三纵三横组成九座风格相似,既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的四合院。我们从第一弄小石铺就的路面走进去,左边是住宅,右边是会馆,都是三进。巷宽2米,上有青瓦檐当,无论雨雪纷纷在若大的西村坊走动,都不会沾湿鞋面。踅进公馆,木板坍塌,东倒西歪,似在诉说自己的落寂:瓦片横陈,四周木壁烟熏火燎黝黑深深,尘埃半寸。遥想当年宾朋满座,喝酒划拳声此起彼伏,喧寒声高歌者回音绕梁。而今,他们都去哪里了呢?可惜的是,这些经风沥雨300年的老宅面临轰然倒塌的宿命,无力回天,曾经的辉煌灿烂被历史这根蛀虫撕咬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.我心里满是惆怅和愧对它们的内疚。

      知情文友带我们伫立在住宅的进门口,指着门前四级青石垒起的台阶说道:明清时期,一般平民百姓大门是不能铺垫几层石阶的。又指着门边两个园形的木头说:这是文官的象征,武官家门口就是四方形的。大门边侧有落轿起轿的石墩,门口用片片红瓦竖立拼成的梅花图案,一瓣瓣正淋漓尽致地绽放着,笑迎我们这一群迟到的参观者。进门有天井,过天井直入大堂,堂里主柱上悬挂木扁,木刻的大字都被时光的尘土淹没,我试擦再三才能分辨出一个"庭"字,苍劲有力。左右厢房,铺有木板,有的腐烂穿洞露出黑油油的土地,土地上生长了密密麻麻我们看不到的故事或者是人物。还有一张空置的木床,床前左右都是精细的木雕,有虫有鸟,有嫣然的兰花有细长的惠草。它们都目睹了红被的浪花夜夜翻江倒海,都记忆着情侣的窃窃私语和艳如桃红,只是守囗如瓶不告诉我,留待在以后的漫漫长夜里细细咀嚼丶回味。院墙粉以卵石白粉花,壁板门窗饰以各种花的图案,精雕细琢栩栩如生,描一点红就能嗅到馨香。我真惊叹在这样的穷乡僻壤里竟有如此懂得艺术的大家,我理解乡土建筑蕴含着朴实农人们对生活充满经久不灭的希望,这是苦难深重的生活里开出的耀眼奇葩。我在心里向他们敬以崇高的敬意。通会馆通宗祠各有一石砌的大门,门上有一窗形耳墙,墙内描有梅花或者香菊,题字作画者笔迹飘逸韵味十足,清晰可辨。我们可以想像:当那位书画者完成最后一笔时,舒心一叹,掷笔有声!他是幸运的,也许他作过无数的画,题写过无数的诗,然而只有这几幅还留在人世,还被人寻觅被后人记叙。住宅有三栋,构建基本相同,各自成趣又浑然一体,可见设计者的匠心独用,深谙中国古代建筑的神韵。

      在宗祠与住宅之间有一青石板铺就的巷子。知情文友讲述:这条石巷是抬轿进岀用的,你看中间一路大青石铺到头,正好是轿子的位置,你再看看大青石两边,用青条石嵌起来的,是轿夫行走的路线。明清时期,这大石专供主人行走,家仆只能走边上的石路。一旦会着主人,家仆只有退下,低头拱手避让。我问他你到这地工作多久啦?他说才两年。从他一天陪我们一路走来,每个景点的解说每个风物的传奇,他已经了然于心如数家珍,可以想见他对这一方土地的深深爱戴,历史古迹的无言诉说,配以他的详细介绍,这西村坊就鲜活了起来。有他,是这方土地的幸事。宗祠也有三进,前面是供奉先祖祭堂,中间是餐厅后面是休息室。传说当年一位八旬婆婆,以敲响竹竿命令全家四代百余口人吃饭,睡觉,可见李家家教的敦厚和纯朴.每一次次竹杖响起就是全家人用餐的时间,全家老少需净手向祖先躬身敬礼,点燃三柱清香后才能进入餐厅用餐。教育后人思先尽孝,敬畏天地,崇尚勤俭.是行儒教的孝丶廉丶礼丶义丶忠。

      同行的文友提议要选个好地方,将西村坊拍个全景照,我们穿过休息室从左边向山上爬去。这里没有上山的路,只有嶙嶙的青石参差不齐延伸而去,我们似猿猴在尖尖的青石上攀登丶腾跳,站在这里一望,整个西村坊尽收眼底:风火墙翘角林立如雄鹰展翅,飞檐重重似猛虎摆尾,青瓦黛黛宛如水波粼粼铺去,一气呵成气势恢宏,犹如一副历史画卷安放在新农村的大画框里。

      其时天空放晴,霞光万丈。我们突然得知:西村坊己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,村民们正在安装太阳能路灯。我深深地祝福她越来越好。

      地址:湖南新宁金石镇东风路180号

      邮编:422700

      手机:15573901883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